这次不谈情感,只谈技术。我来谈谈如何拍摄咖啡店。是一篇操作性比较强的文章,会比较无聊。然而,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经过反思,重复的“无聊”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为“光是拍照就好看”奠定了基础。
现在拍照已经成为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照片。但无论拍多还是少,时间总是一去不复返。有时候总觉得自己拍的照片不够多。如果我拍不出好照片,我常常觉得时间被浪费了。随着这几年拍摄的咖啡馆越来越多,我也逐渐积累了一点经验。今天我将分享一些想法。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可能有点肤浅,但是对于有兴趣的人来说,应该还是可以的。它有一点帮助。
不得不说,总有人觉得在咖啡馆拍照只是炫耀,似乎是故意通过漂亮的照片给自己增添几分文艺气息,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和宁静。但对于喜欢拍照的人来说,拍下自己认为好看的照片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的人选择享受这一刻,有的人选择记录下来,有的人感受不到。没关系。只要大家不互相干扰,就没有必要向对方解释。一个懒得拍照的人可能有一天会发现用图像记录事物很有趣。也有可能一个每天拍照的人,在某个时候会突然觉得无聊,觉得携带相机很麻烦。这是正常的。 “我想拍”或“我不想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废话不多说,我们来详细说说咖啡馆拍照。
从传统摄影类别来看,拍摄咖啡属于静物摄影,而拍摄咖啡馆则属于环境摄影。所以在咖啡馆拍照基本上就是环境和静物的结合。偶尔也会包含一些微距摄影,比如拍摄一些提取制作的细节时,拍摄距离会很近。
从近年来流行的摄影类别来看,拍摄咖啡馆属于探店,其中涉及到一些“与店打交道”的技巧,这次也会讨论,比如如何准备拍摄等。更顺畅。
所以这次我会从店铺探索和静物两个方面入手。我们先来说说静物摄影。
从广义上讲,静物摄影是拍摄固定物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同样,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气质。人的气质主要通过外表、谈吐、衣着来表现,而物体的气质则大多通过材质、用途和设计来表现。静物摄影的研究就是研究如何用图像来表达这三个属性。
拍摄下面两组照片。一般来说,第一印象是上组较亮,下组较暗。
有了明暗的第一印象之后,下一步就是感知材质和用途,而设计感是最后感受到的。
有人可能会说明暗都可以后期调整。您可以使用软件向上或向下调整照片的亮度,以产生明暗变化。但如果你经常调整,你会发现有些照片一旦调暗就会显得不自然,而有些照片一旦调亮就会感觉很普通。这其实涉及到色调与环境的搭配。举个极端的例子:一个非常热闹的游乐园,黑白拍摄。或者如果是非常严肃的会议,用夸张的颜色来表达显然是不合适的,会显得“矛盾”。这是两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如果我们看每个人的观看体验,情况就会复杂得多。有些照片故意制造这种矛盾,但我总觉得这是一种“无风三尺浪也会起”的做法,不推荐。
要表达一个物品的材质和用途,需要对其进行分类,看它的具体情况。
先说材质,比如咖啡馆里的玻璃杯、陶瓷杯。玻璃杯可以透光。如果是边缘不规则的杯子,折射现象会更明显,局部明暗对比会更强。适合找光线较硬的地方逆光或侧逆光拍摄。陶瓷杯多呈软质形状。拍照时需要注意硬光是否破坏了杯子边缘原有的“线条感”,因为“硬”光会产生“硬”阴影。它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不适合的。
来说说用途吧。为了表达用途,你需要“将其带入环境中”。如果一个物品需要在使用时体现其特性,那么就直接在使用时拍摄它的照片。拍摄咖啡馆时最常拍摄到它。萃取浓缩咖啡时应该是咖啡液从冲泡头流出的那一刻,凹凸不平的咖啡豆在这一刻完成了最后的进化。
最后说一下设计感。设计的感觉有点神秘,需要理解设计时的“要点”。但其实,拍摄咖啡馆时,只需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拍摄角度。最能体现事物特征的角度基本上是固定的。例如拍摄咖啡豆时,咖啡豆分为背面和正面。背面呈半圆形,正面平坦,中间有一“沟壑”。那么很明显,有“沟壑”的一面更能体现咖啡豆的特性。当然,咖啡豆的结构比较简单。当遇到复杂的设备,比如咖啡机或者烘焙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就换个位置拍照。
进行静物表现时,主要要注意以上几点。如果你经常射击,你很快就能弄清楚基本规则。当你弄清楚了各种情况之后,在其他方面使用起来就会更加方便。
如上所述,拍摄咖啡馆时,既包括静物摄影,也包括环境摄影。与静物摄影相比,拍摄环境时最大的区别是环境不能像物体一样随意放置。一杯咖啡和一块蛋糕。如果拍出来的照片不好看,可以把咖啡和蛋糕的位置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改变一下。但在拍摄商店的内部空间时,如果角度不理想,就只能通过摄影师自己的动作来改变构图。这看似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但当咖啡馆里挤满了人的时候,你就得克制自己寻找刺激角度的冲动。毕竟这是一个公共空间。不要麻烦别人去改变它只是为了你能拍照。
影响环境摄影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天气。虽然咖啡馆是在室内,看起来天气影响不大,但其实只要有窗户,天气就一定会产生影响。原因很简单: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阳光比任何咖啡馆的灯光都亮。阴天,天空是一个巨大的柔光箱,世界上的一切都被柔和的光线包裹着。雨雪等天气更能衬托咖啡馆温馨的氛围。
大家在拍摄环境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角落里的线是斜的。无论怎么改变角度,感觉都是倾斜的。其实肯定有一个角度是不倾斜的,但是这个角度可能不是你喜欢的角度。这时候有两个简单的办法:
1.不要使用太宽的广角。广角越宽,倾斜的可能性就越大;
2、水平角度尽量保持平衡,垂直角度尽量保持两侧倾斜角度对称。比如下面的两个环境,虽然不是完全水平和垂直,而且两边的垂直线是倾斜的,但是看起来还可以。
拍摄环境时一般分为“大场景”和“小场景”。店内的整体环境、店外的整体景观、或者街景都属于大场景,而桌子的一角、吧台的某一部分等则属于小场景。 。如果你想拍出精彩的场景,就需要注意每个元素的反应。路上的行人、商店的招牌、流动的车灯等等都是元素。只是你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找到满意的位置。
拍摄小场景时,需要特别注意景深。有些人可能不明白景深这个词指的是什么。景深是指:照片中的“清晰区域”。更简单的说,就是虚拟化的程度。具体原理见下图
景深由焦距和光圈决定。通过控制焦距和光圈,就可以控制景深,通过控制景深,就可以控制画面的“视觉焦点”。以下图为例:
左边的景深小,右边的景深大。虽然是同一个角度,却给人不同的感觉。右边的更有可能“分散”注意力。
至于照片适合小景深还是大景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要突出某个部分的细节,请使用较小的景深。如果要突出周围的元素,请使用大景深。一般环境摄影主要采用大景深。 ,这就是为什么认真拍风景照片的人一定要用三脚架,因为需要很大的景深。当焦距和光圈都服务于大景深时,摄影三要素中的第三要素就不太可控了。这个关键因素是:快门速度。
好了,到这里,摄影的三要素就出现了:焦距、光圈、快门速度。有必要重点解释一下这三个“仙”。
如上所述,形状和颜色是照片的“属性”。焦距、光圈、快门速度是照片的“形成条件”。例如,将照片想象为一锅米饭。一锅米白还是香是它的属性,就像照片的形状和颜色一样。不过,要做好这锅饭,有几个必要的条件:温度、容器和水。两者缺一不可。这是照片的焦距、光圈和快门速度之间的关系。这三者是相互依赖的,如果其中一个参数发生变化,另外两个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再展开的话,就得从相机的工作原理说起,这个原理有点复杂。我们来谈谈几个关键影响:
1、焦距的单位是:毫米。
焦距越长,拍摄的画面越远,焦距越短,拍摄的画面越宽。如下图
2、光圈的单位是:f
光圈越大,画面虚化越强;光圈越小,模糊越弱。
(f值越小,光圈状态越大,即:f1.4>f1.8>f2.0>f4.0)
3、快门速度的单位是:秒
快门速度越慢,画面越模糊,快门速度越快,画面越清晰。例如,1/2秒的图片会比1/200秒的图片模糊。这在拍摄移动物体时尤其明显。
上图是光圈和快门的关系。第一行是光圈,第二行是快门,第三行是ISO,这将在下面讨论。摄影中常见的其他一些元素如下图所示:
这些参数对照片影响很大。除了光圈、快门和焦距之外,我也简单的一句话介绍一下:
1. 像素:照片的基本单位。像素是一个小的彩色方块。数千个不同颜色的点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图画(见下图);
2、ISO:相机的感光度,即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ISO值越高,画面越亮。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图像质量开始下降。
3.焦点:图片的焦点位置。当今大多数相机都具有自动对焦功能。只要半按快门,焦点就会自动对焦。这就是俗称的:焦点。此时,对焦框变为绿色。
4、白平衡:就是色温,影响画面气氛的重要因素。它用于控制颜色的冷色和暖色。
5、曝光补偿:控制屏幕感光度的“系数”。
6、测光:相机自动分析画面明暗后形成的参数。
上图中的9个元素在所有专业或半专业相机中都可以独立调节,有些手机还可以独立调节其中的几个。
所有相机都会有AUTO自动设置,用于方便直接拍摄。自动设置意味着上述所有参数都是由相机“决定”的。如果要单独调整其中一项或多项,则需要将相机调整到不同的“档位”,例如:光圈优先(a档)、快门优先(t档)和手动模式(m档)。
乍一看可能有点复杂,但是如果你的照片要求逐渐变高,这些参数最终都会被理解,而且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 ”,如果你多尝试一下,你就会发现。
然而,我知道有些人不想花时间去尝试,或者没有时间去尝试。我会直接发布一个适合日常咖啡拍摄的参数供大家参考。这些参数只能说是在手稳定的情况下提供了不错的画面。保证。
以上参数均为理想值。比如最早的2400万像素摄像头,还有很多低至1200万像素、高至5000万像素的摄像头。每个都有自己的优点。 2400万像素足够咖啡馆日常拍摄。 。如果不需要输出大幅面打印件,则无需购买高分辨率机器。
再比如,如果快门速度低于警戒线,一旦我看到相机上的自动快门速度低于1/100,我就会提高ISO或光圈。
这里值得单独提一下的是曝光补偿-1,因为很多咖啡馆都会有同一个东西:聚光灯。会导致图片中某个点太亮,但其他区域却显得太暗。设置为-1是为了防止后期调整时出现较大的间隙。如果设置为0,有可能在光线拍摄时出现一小片“纯白色”。纯白色基本上意味着没有内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曝光过度。如果你不拍摄RAW格式的照片,基本上不可能将它们调整回来。相当于数据“丢失”了。设置为-1后,整体画面变暗,相对来说效果更好。后期整体会向上提亮。比如下面这组,拍摄时曝光补偿为-1,拍摄后慢慢拉高。
但要小心,如果图片中有一个人作为主体,那么-1会让你看起来像是刚从西藏骑行回来。
好啦,静物部分就这样了,接下来我们来说说:逛商店。
商店参观和静物摄影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静物摄影的目的是拍摄美丽的事物,而商店参观的目的是传播有关商店的信息。拍照是逛店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沟通。为了沟通更顺利,我慢慢总结了几个小技巧:
1、出门前制定一个小计划,即:今天想去哪些酒店。
比如探索南台巷时,我会先做一个像下面这样的示意图来标记。确保您知道号码并提前分配时间。
这样你就会知道每个家庭可以花多少时间,需要关注哪些照片。 (上图中有些商店已经不营业了。现在不是这样了。)
2. 提前预测光线强度并设置相机参数。
比如下图中的三组,第一组光线较强,第二组光线较弱,第三组比较杂乱。当你看到这家商店的那一刻你几乎就能感受到这一点。在与老板聊天之前,先设置好摄像头,以免以后分心。主要是设置ISO和光圈值。具体数量根据店面环境而定。
3.拍摄前沟通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不打招呼就进店拍照是不礼貌的。
如果你贸然将相机对准咖啡师并开始拍照,这对于以后的交流来说将是一个糟糕的开始。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拿出相机之前公开询问老板是否可以拍照。根据我的经验,99%的时候是可以的,但是会有少部分要求不能影响其他客人。
4.留意咖啡师推荐的饮品
一般这些都是商店的招牌,制作的时候可能会有更有趣的图片。
5.选择低调的相机
摄像头越大,所产生的“紧张感”越强,越容易引起他人本能的抵制。
6.沟通与反馈
这个技巧非常有效。拍照前,告诉老板:拍完照片后,挑几张好看的发给他,他就可以带你逛逛。如果您拍了一张非常好的照片,然后认为不值得将其发送出去,请不要担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相机并且擅长拍照。即使你不发布而我也不发布,其他人也会发布。为什么不一起分享呢。
7. 请勿打扰其他客人
我知道有一家店,咖啡做得非常好,而且因为视觉效果也设计得很好,所以吸引了很多人拍照。后来拍照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影响了店里的顾客,引发了争议。经过几次不愉快的遭遇后,业主终于在门上贴上了“禁止拍照”的牌子。后来我们也聊到了这件事,他说:“我也挺无奈的,但是我一定要优先考虑过来喝咖啡的人,而不是拍照的人。”
因此,不要影响其他人和商店的正常营业。
8.使用集体照
现在无论是朋友圈、微博还是小红书,都可以发一组图片,至少9张。用9张图片代表一家商店比一张图片方便得多。图片组的选择其实很简单。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教我们写作文:凤头头、猪肚、豹尾。这意味着开头要明亮,中间要饱满,结尾要有力。对应九张图,也可以遵循这个规则。
好了,我们先不说逛店的事了。
现在就到了很多人感兴趣的环节:买什么相机好?
上图是我用过的相机。目前大部分已售出。它们都是电子产品,总是在贬值的。如果不能一直用的话,还是早点卖掉比较好。别太担心,总会有更好的新型号。总体而言,现在的世界是由微单身人士主导的。
就产品性能而言,当然是性能越强大越好。这不仅仅指像素的高低,还涉及对焦速度、操作手感等。 至于去店里喝咖啡,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台你愿意拿出来的相机,就是一台相机。”好相机。” “对于日常记录来说,便携性非常重要。”
在选择购买哪一款时,您必须分别考虑镜头和机身。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如果你暂时不想换相机,那就选择更好的相机。至于镜头,如果你买的是无反光镜或者单反,你就不可能一直只用一个镜头。最好先买一个,然后再添加。
比较常见的机身有佳能、尼康、索尼、富士、适马等,各个厂家的主要机身各有所长,基本上参数都是相互对标的,但是说到尺寸,那么适马的fp和fp我有优势。虽然同样是全画幅机身,但绝对拿下“最轻”奖项。整个机身只有冰淇淋甜筒大小,适马拥有多种类型的镜头,其中包括大量适合便携的定焦镜头。镜片。适马的85 1.4和105 2.8是我目前的主要镜头。它们非常容易使用。
这款fp我已经用了一段时间了,背在背上真的能感受到什么叫轻松。
不知不觉,我已经写了六千字了。有些部分我无法展开,因为一旦展开,我就会写很多。比如暗光下光圈、快门、焦距如何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取决于具体情况。详细讨论一下。正如开头第一段所说,这是一篇不带感情色彩的技术文章。技术可以在具体的数据中实现。如果说拍照的情感,那不是用数据就能清楚解释的东西。就像打篮球时的感觉一样。有时候无论怎么拍都能顺利拍摄。有时我拍得很别扭,拍了好久,最后恨不得全部删掉。但所有拍照的感受都来自于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想要拍照的冲动。这种冲动有时比任何参数都更有效。
最后,这是我的十个日常摄影技巧,帮助你慢慢提高拍照的热情。
最后,有朋友告诉我,他们五一期间参观了很多商店,拍了一些照片,想延长提交期限。原本计划的截止日期是今天,所以就延长到5月10日吧。 。
此期结束。
感谢您的观看。
以下为活动征集链接。如果您有兴趣,请前来提交您的贡献。
如果有人想看其他照片,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只是将其视为更多示例。说到拍照,只要拍够了,总会有好的东西出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cmgcc.com/html/tiyuwenda/1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