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中国派出体育代表团访问苏联,希望学习和效仿苏联当时的“劳动保卫祖国体育制度”。从苏联回国后,总体育组委会在日本广播体操《辣椒体操》的基础上创建了第一套广播体操,并于1951年11月24日面世,并开始动员全民进行锻炼。图为1951年12月1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学生进行第一组广播体操。新华社
为了推广广播体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51年12月1日开始播放广播体操节目,随后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也开始播出。每天当号角响起时,数百万人就会随着广播音乐进行锻炼。图为1952年6月20日,为推广广播体操运动,发行了第一套“广播体操”邮票。邮票正面为第一组广播体操的分解图,共40枚邮票。 “广播体操要素训练班”、“广播体操教学站”、“广播体操推广团”等组织也出现在各地,组成了强大的“广播体操播种机”,传达国家指令,点燃全国人民的热情。健身运动。热情。图为广播体操的宣传海报。
广播体操开始从军营向学校、工厂、机关传播和推广,成为社会上普遍的健身方式。前苏联诗人吉洪诺夫访问中国后在诗中写道:“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的噩梦赶出沉睡的家时,这座城市整齐的小巷、街道突然变成了运动场。”图为1958年8月18日,山西省太原市运动会上,一名女子参加第三届广播体操表演。新华社 周树明 摄
广播演习起源于美国,1928年作为裕仁天皇登基的“礼物”传入日本。日本广播电台 NHK 每天播出该节目。经政府广泛推广,并传入台湾、满洲国、印度尼西亚等地。 1945年日本战败后,NHK被迫停止播放广播演习音乐,因为战胜国认为广播演习过于“军国主义”。图为1959年人们在广场进行第三套广播体操。新华社发布第三套广播体操后,规定了广播体操的更新,要求在三到九天内必须更新这些年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统一了人民的意识。 1963年,从第四组广播体操开始,一开始也有一句口号:时代在召唤。第四套广播体操还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版本。图为1963年5月18日,北京中学生在田径运动会上表演第四组广播体操。新华社 张和松 摄
即使在“文革”期间,广播体操也没有停止节目创作。 1971年9月5日,第五套广播体操开演,以“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为开场,在练习。英雄形象。图为1971年8月30日,呼和浩特市的孩子们正在学习新编的第五套广播体操。新华社 卢金发 摄
“文革”期间,有的地方强迫农民晨练,否则扣工分;为了进行大规模的转播演练,有的甚至采取半脱产方式,记工分进行强化训练。图为1971年,北京东风市场员工上班前做第五组广播体操。新华社蔡启军摄 1979年前后,法国、埃及、伊朗等国代表团专门来华考察广播体操工人。他们看到成千上万的人齐心协力做广播体操,并称广播体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图为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后的安徽合肥,农民在粮食晾晒场集体表演广播体操。照片
图为画家刘大洪1992年创作的《第九套广播体操插画1》,描绘了各种类型的人物:政治家、王公贵族、古代人、现代人、不同阶层的人,甚至还有雷锋。无论服装、动作,甚至表情,都个性十足、变化多端,但真正的广播体操只能是千篇一律、宏大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广播体操作为职场体操开始流行,各级单位经常组织广播体操比赛。图为1981年8月,北京市东城区体委、教育局组织全区中学体育教师利用暑假学习第六套广播体操,为实施做准备。新华社 顾德华 摄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播体操不再被强制推广,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各广播电台也停止播放广播体操节目。新时代的广播体操淡化了全民参与的阶级色彩,但其中却注入了政治化的集体主义。图为1997年9月20日,北京首届全民健身运动节开幕式上,近千名员工在表演广播体操第八套。第八套广播体操的动作比以往的广播体操更加简单,更容易推广。自1997年推出以来,14年来影响了几代人,成为历史最悠久的广播体操套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cmgcc.com/html/tiyuwenda/10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