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河全景
行走在文成百丈集镇,百丈瀑布如银河倾泻而下,如云、烟、雾。阳光直射峡谷,时而壁上挂着彩虹;峡谷廊道峰峦起伏,瀑布飞流,景色令人叹为观止。美丽的湖水就像一面明镜,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这个以“中国第一高瀑布”百丈瀑布命名的美丽小镇,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践行乡村振兴之路。据统计,2018年该镇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截至2019年6月底,仅“百丈济”景区就接待游客超过52万人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滚雪球”式增长。周边的天定湖农场、石庄古村等景点也不示弱。预计小镇接待游客量每年将增长35%。
人的聚集,就意味着财富的聚集。 “美丽风景”成功转型“美丽经济”的原因在于,近年来百丈集镇始终围绕打造“江南最接近蓝天的理想家园”目标,积极创建“刘伯温故里”5A级景区和天湖休闲乡村振兴示范区,是积极探索“党建+、旅游+”乡村振兴模式的丰硕成果。
从过去的贫穷,到如今的“绿色、富裕、美丽”,秘诀是什么?
高标准生态蓝图、造福人民、改善环境
腾飞社区
穿过山坳之间一条只能容纳一辆汽车的小路,路边出现了一个游泳池。游泳池后面是一个草地和木地板露台,配有躺椅和咖啡桌。再往前走,有一栋4层楼的建筑,白色的墙壁,落地玻璃窗。
屋内,主人黄靖请吧台的朋友为客人们煮咖啡和牛角面包。去年,他放弃了海外生活,回到家乡,在自己的私宅里开了这家简约的日式玻璃民宿。他将其命名为“寒沙回堂”,意为回到家乡。民宿一开业,就迅速在朋友圈出名,成为温州颇受欢迎的“网红民宿”。很难找到一张床。
说起回家乡的原因,黄靖拿起手上的咖啡,喝了一口说道:环境优美,思乡之情更浓。
寒舍会堂民宿
“环境优美”这句话的背后,是百丈集小镇近年来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
虽然是文成打造5A级景区“刘伯温故里”的核心位置,但长期以来,当地一直存在街道面貌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等诸多问题。
近年来,百丈集镇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实施以“净化家园”、“拆违除乱”为重点的“红色堡垒引领共创美好家园”计划和“三大革命”。通过绘制“责任区分布图”,以党员干部带头、全民参与为保障,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一场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在百丈集打响。该镇以高标准规划为蓝本,梳理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共32个,涵盖环境卫生整治、城市秩序改善、乡村面貌整治、危旧房治理四大类。每个项目指定一名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动员镇村两级干部组成项目攻坚小组。定期落实职责,图表操作,每周总结,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全镇上下齐心协力,每一幅“战斗画面”都变成了“实景画面”——一批批破旧的老房子、违建棚屋消失了,天上蜘蛛网般的电线钻进了地下,污水管网建好了,道路广告牌统一了,腾出的土地改造成公园、停车场……“以前这里一片狼藉,现在死角都没有了,就像一个城市中的社区。”百丈集镇村民赵王平高兴地说。
环境建设不仅需要“面子”,更需要“里子”。该镇先后建成百丈集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回收中心,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理维护、农村垃圾分类和农村公厕正常运行维护的全覆盖,打造了一个新的亭子
新亭茶园
省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新建或改造农村公厕30个,公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主干道沿线面貌发生了华丽的转变。
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的个性性、建筑外观的差异性、地方记忆的独特性,推动防乱、树立亮点、建设精品。从而形成“百里不同风格,十里不同风情”的地域特色。
如今,走进百丈集,每个村落的“新面貌”令人瞩目:古桥、古屋、古庙等古朴典雅的建筑,门前的梯田、荷塘、林间小道门口,形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卷中,石庄村以其古色古香的韵味和独特的乡土文化吸引着人们;郁郁葱葱的阳光草坡和色彩斑斓的篁岭村,充满了美丽的慢车道、富有教育意义和冒险精神的茶园迷宫,以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湖滨路商业步行街和百余栋浙南民居依序而建,作为百丈矶景区的入口村落。黄庄村通过对整个村庄的旧改新改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旅游村,已初具规模……
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吸引产业之美
石庄古村
改造后的优美环境也给百丈集镇带来了“美丽经济”。
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84支队伍、近千名自行车爱好者齐聚文成——2019浙江大湾区自行车公开赛在百丈集镇拉开帷幕。至此,文成县已连续六年在百丈集举办浙江自行车联赛。
这是百丈集借小城镇综合整治“东风”,充分融合“体育+旅游”,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结果。旨在推动城市旅游再上新台阶,为“加快两山改造、打造三美文化遗产”注入民族体育活力。
创建“刘伯温故里”5A级景区,高分通过省初评验收并上报国家旅游局;自助游口岸、天定湖山体运动中心、美丽田园综合体、爱绿儿童发展体验基地等项目已启动或竣工。这彰显了百丈集“大项目立高、小项目立、小项目开花”的产业发展模式的有效性,为当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增收提供持续支撑。
为推动百丈集景区又好又快发展,提高景区配套设施接待能力,助力打造“刘伯温故里”5A级景区,百丈集启动溶洞电梯建设项目2017年完成上下入口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利用底部水平洞作为游客人行通道,并在井道内设置两台洞式电梯。日最大承载量约为9000人。
“溶洞式电梯投入使用后,从南入口游览一甲地的游客可以乘坐电梯从北入口退出景区;而从北入口进入的游客可以快速到达‘一极景区’ ,省去了上下山的麻烦,这就打通了南北入口之间的便捷交通流通。”黄庄村一位村干部表示,按照规划,百丈集景区将开通电梯。为游客提供俯视水、俯视水、仰观瀑布、高空俯瞰瀑布等多样化、全景式的瀑布观赏体验。体验,极大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好项目的引进,使得百丈集旅游产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对周边村庄的辐射作用更加明显。看到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石庄村“两委”依托自然生态和文化历史资源,积极探索“党建+文化创意”新路,振兴古村的青山绿水。为村里的旅游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古祠堂、文化广场、文化创意园等,充分展示了古村落的魅力。意境优美的“石门台”民宿、书香浓郁的乡村书吧、独特的牛栏咖啡、“千岁旗袍秀”特别节目等相继推出,成为文成的“网红”打卡点。
石庄村作为百丈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投入,开发农耕体验、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旅游度假等乡村度假产品。户外运动。挖掘文化内涵,创造文化产品。创作文章讲述赵氏武功胜、林氏文功胜的故事,并与辐射会、八都等周边村庄联动,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开拓旅游市场。
接下来,百丈集镇还将结合5A级景区“刘伯温故里”创建,加快全域旅游建设,加快小微创业园区建设。未来,通用航空机场将落户这里,建成温州首批特色空中花园小镇。
促进集体发展、增收富民、改善经济
百丈集镇夜景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让人们通过环境改善和产业升级获得更长远的利益。
走进黄庄村,一条康庄大道穿过村里。整齐划一的浙南民居沿路而建,错落有致,整齐统一。屋后绿树成荫,花草茂盛,空气清新。当然,不得不提的是村里的农业龙头项目——“曾定湖生态农场”。因为这个项目,虽然村里老人很多,但他们都“无暇顾及”。
村民徐成奎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他喜欢每天去“天定湖农场”种植、施肥、拔草。他很忙。 “那里空气好,可以和老家伙们一起工作、聊天,很有趣。”
徐成奎口中的“天鼎湖农场”是温州商人赵东源所建。 2001年,赵东源回到文成家乡,得到镇政府支持,在百丈贾黄庄村建设花木基地。 2013年,基地发展成为文成县第一个农场——天定湖农场,并被评为温州“十大最美农场”之一。赵东源创业的成功,激励了村民种苗。他乘势扩大种植规模,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引导农民共同致富。
如今,天定湖生态农场拥有农家餐桌700余张,特色客房180间,带动了附近约200家民宿的发展。日均接待游客约1100人次,带动当地村民年均增收2000元。
山里可以挖出“真金”,水里也可以捞出“饭碗”。
百丈集长塘、镇头、西段等湖滨村庄,依托天湖美景,迎来了大“金融家”——紫油港集团。这里将建设自由港空中花园小镇,包括综合旅游服务区、生态运动休闲区、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国际特色民宿区、高端康养区等多个项目。最终将形成全产业链的旅游业态。一期投资达15亿元。
长塘、镇头、西段三个村是该项目的核心建设区域。项目计划流转沿湖土地1000余亩,获得资金5亿元。村集体还将通过土地所有权获得每年5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保障。按照规划,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示范基地,直接解决5000人就业。
“天亭湖是我们最大的旅游资源,下一步,我们将建设一条22公里长的环天定湖慢行绿道。”百丈集镇党委书记朱志斌表示,天定湖周边地区去年被列为温州市。在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仅西段村就部署了20亿元项目。整个天湖休闲乡村振兴示范区共有16个项目,这些项目将通过绿道连接起来,从而将天定湖打造成一个大景区。
项目已经实施,我们发展更有信心。当地政府以“党建+经济发展”为核心规划区域旅游。党员干部主动作为,积极创业,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产业,引导农民通过资金投入、房屋租赁、劳动力投入等方式增收致富。近日,在村“两委”的指导下,西端庵村村民刘华郎开始收拾屋子,准备开一家杂货店接待游客。 “我家就在旅游区门口,开个卖零食饮料的小店,赚点钱养活自己也是没问题的。”
同时,百丈集镇作为文成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平台,拥有外代达、托滩、外阳三个生态工业园区,总面积2000余亩。目前已入驻企业58家,已投产27家,在建27家。主要以汽摩配、箱包、机械装配等产业为主,2018年总产值达5.02亿元,为当地提供就业3000人,带动人均增收5万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cmgcc.com/html/tiyuwenda/10893.html